【深度】杨明久:中东(巴以)冲突对中国汽配业务的影响的一点思考

深度解读 2023-11-02
分享到:

近年来,中国车企积极布局燃油车+新能源双赛道,在东南亚等传统市场持续渗透,更打开了中东、俄罗斯具有地缘政治不确定的市场。当前海外经济下行,国际局势复杂,地缘冲突持续,特别是巴以当前所处的战争状态,加之产业竞争加剧,中国汽车零部件出海迎来诸多挑战。

随着疫情环境下中国产业链韧性优势凸显和中国汽车产品力的全面提升,近两年汽车出口市场呈现快速增长,2022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销量253万辆,同比增长57%。产品类型方面,中国车企积极布局燃油车+新能源双赛道,覆盖地区方面,不仅在东南亚、南美等传统市场持续渗透,更打开了中东、俄罗斯具有地缘政治不确定的市场,实现量价齐升的优质增长。考虑到当前海外经济下行,国际局势复杂,地缘冲突持续,特别是巴以当前所处的战争状态,加之产业竞争加剧,中国汽车零部件出海迎来诸多挑战。

我们当前指的中东市场就是GCC加伊朗和以色列等国家市场。GCC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简称,包含7个成员国分别是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苏丹、巴林王国、卡塔尔、科威特及也门共和国。

中东汽车市场主要特点是:伊朗主要依靠国产但受制裁影响,产销尚未恢复正常,目前以本国品牌为主。其余国家完全依赖进口,关税与认证壁垒低,日系占据半壁江山。伊朗市场小微型车占比高,沙特从追求大排量大尺寸向实用性转变,以色列偏好紧凑级车。所以汽车配件在中东市场的需求是与整车市场相匹配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侧面观察中东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市场,来了解巴以冲突对出海企业的影响:

一、中东(迪拜)国际汽车零部件、汽车技术及服务展览会所呈现的积极面

也就是巴以冲突的前几天,2023年10月2-4日,中东(迪拜)国际汽车零部件、汽车技术及服务展览会(Automechanika Dubai)在迪拜世界贸易中心盛大举办。作为中东地区汽车后市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览会之一,迪拜汽配展在今年开启其二十周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一场超级展览盛宴在此刻拉开帷幕。

本届展会共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1921家参展企业,较上届增幅达68%;整体展示面积超36000平方米,共使用14个展厅,较去年增长64%;有超过450,000名专业观众莅临参观,其中决策层观众占比高达32%;共有20个国家及地区的国际展团进行展出。

本届博览会启用了14个展馆,设有8个产品专区:部件及配件、电子及系统、附件及改装、轮胎及电池、维修及保养、车身及喷涂,油品及润滑油和汽车清洗,保养及翻新。

展会现场汇聚了汽车后市场各个领域全面而丰富的产品,各大展台前观众络绎不绝,展商与观众在此沟通畅谈,现场十分火爆。超多海外专业观众到场寻求合作洽谈和贸易商机,展会热度不断升腾。可持续发展是2023年迪拜汽配展的一大焦点,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售后服务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机会,讨论电动汽车在该行业未来的作用。

中国展商方面,本届展会共有564家中国企业参展,中国展位净面积达到7407平米。

中商展览组织了6家企业,展商反馈人流量很大,每个馆的人流都挺多,80%以上展商表示效果不错。

展会现场中国展区现场气氛火热,人潮涌动,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二、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包括汽车配件贸易在中东市场的增长

中国的汽车,凭借着其物美价廉的特性,在中东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

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一座以“中国城”闻名的地方,汇聚了众多的中国制造商品,其中,中国汽车的身影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展示着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自2001年以来,一批中国汽车品牌,如奇瑞、长城、长安等,开始探索中东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品牌以其坚固的制造工艺、耐用的性能以及相对亲民的价格,逐步赢得了中东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

不仅如此,它们在满足基本出行需求的同时,也逐渐适应并符合中东市场的特殊需求。特别是售后服务的跟进,以及中国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备以及对中东市场的有效输出,成就了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在中东市场的稳步增长。

中国汽车在中东市场的崛起并非偶然。它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长期积累的技术能力、生产经验和市场策略。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全产业链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通过出口,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实力和品质。

在中东市场,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凭借其物有所值的优势,符合当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经济条件,因此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

三、中国汽车和售后服务在以色列市场的表现

到了2023年,中国汽车在中东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15%,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在以色列这一具有独特市场特征的国家中,中国汽车品牌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和魅力,尤其在电动汽车市场方面,占据了惊人的62.19%的市场份额,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以色列市场上,中国电动汽车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出色的续航能力以及相对亲民的价格,成功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电动汽车正逐渐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而中国汽车品牌正巧抓住了这一波浪潮,以其技术优势和市场策略,在以色列市场上实现了快速崛起。

不仅如此,在传统汽车领域,比亚迪和奇瑞等中国汽车品牌也在以色列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它们凭借着稳定可靠的技术性能、科学的市场定位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在以色列市场上稳步前行,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这些成就的背后,得益于中国汽车品牌多年来在研发、制造和市场运营等方面的深入积累。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企业不断拓展国际视野,逐步形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它们也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策略,不断优化和升级,为在全球市场上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巴以冲突对中国汽配业务的影响有限

我们对这个专题有以下判断:

01虽然战争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包括汽车配件贸易在中东市场多年的深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02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包括汽车配件贸易出海中东市场有着实践性认知。中东地区百年来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但这里政府和人民求生存、求发展、谋和平还是处于主流地位,战火不会波及整个中东地区。包括中国的企业家在内的世界企业家对此是有明确的认知的。其表征就是当前聚集在以色列的包括大名鼎鼎的英特尔、IBM、微软、惠普、雅虎、Google等250多个全球科技巨头的高科技研发企业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运营着。

03巴以冲突的战场不在中东市场的相关国家,更确切的说巴以战场在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包括以色列大部分的地区的中东国家还是处于正常生活状态。可以对比的就是俄乌战争,由于战场在乌克兰,惨不隐睹是乌克兰。俄罗斯还处于正常生活状态。

04中国在巴以冲突中,没有偏袒某一方,用外交辞令说“中国始终是站在和平的一边”,所以中国政府为中国汽车全产业链包括汽车配件贸易出海中东市场谋求的政治空间,足够替换出市场空间。在全球化的今天,商业和政治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稳步发展,既保持道义立场,又维护自身利益,中国政府做的足够多。

特别声明:本文系汽配圈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END --

(点击上图了解快准车服详细信息)

(点击上图阅览《汽后视界》杂志第95期)

0
推荐文章
一周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