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燃油车会被淘汰”的言论?

深度解读 2023-11-19
分享到:

你相信燃油车会被淘汰吗?你相信汽配生意会没得做吗?你相信汽配经销商,都要转成服务商吗?你相信汽修工会失业吗?你相信自动驾驶会取代司机吗?

这些问题,你为什么相信,又为什么不相信,你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我们把相信或者不相信,当作自己的一个表态,那这个表态的目的是想干嘛呢?

相信与否,对应布局

就像前段时间刘润的年度演讲,因为讲述折扣MAMA的数据案例,而引发了人设危机。于是网上出现了一大批质疑者,他们开始表态:否定刘润、猛踩刘润,甚至有不少人持续不断地深挖刘润“黑料”,以此来证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如果这样做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那也无可厚非。可如果这么做任何实际的好处都带不来,那这样的表态其实意义不大,只是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而已。

我们对一件事、一个人,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其实它的真正意义在于:给我们自己提供决策依据。同样,我们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燃油车会被淘汰?也是作为从业者的决策依据。

如果选择相信,那作为汽配、汽修的从业者,就要着手寻求生意转型;如果选择不相信,那就继续做好当下的工作,并做好长期优化的准备,提高各个流程的效率。

顺应局势,量化表态

当然,有的人会说,我也不是全信,也不是全不信,那怎么做决策呢?

那就需要将我们的表态量化一下,如:用百分比来表述。比方说,我对燃油车被淘汰的观点,可能觉得发生的概率只有10%,而相信有90%的概率不会发生。那么,通过这个数字来看,自己还是倾向于不相信的。不过,有人会说,万一将来真的被淘汰了怎么办?那能怎么办?被淘汰的事实都已经发生了,你还选择不相信,那估计,自己的脑袋多半出了问题。

我们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这个表态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根据外界的变化动态调整的,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为了表态而表态。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又会说,如果燃油车未来真的会被淘汰,那我现在早做准备不是更好吗?

早做准备当然是好,但大部分是掐不准这个时间节点的,就像在股市里,很多人都想在最低点买进,最高点卖出。但没有任何人能够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是最低点?什么时候是最高点?同样,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知道:早做准备,究竟这个早,是有多早?是早的刚刚好,还是早了一个世纪?另外,即便早做准备,大概率也没什么用。

为什么呢?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各行各业的竞争也必然是充分的。早做准备,无非是早从燃油车市场切换到另一个市场。但是你在另一个市场,如果没有竞争优势、积累的没别人多,那这样的早切换,其实也没什么用。

自己在燃油车市场竞争力不足,换个市场也没用。就像不会游泳的人,换个泳池也还是不会游。而如果自己有竞争力,也不用担心市场的变化。就像摩托车市场,有竞争力的摩托车企业,即使经历了电动自行车的超强冲击、头顶全国200多个城市的“禁摩令”,但依然屹立不倒,并且活得还越来越好。

去年2022年,我国摩托车全年产销量分别为2129.22万辆和2142万辆,其中,燃油摩托车产销量照样还有1368.15万辆和1378.73万辆。你看,燃油摩托车这么不招很多人、很多政府待见的商品,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挤压下,还能有这样的成绩,更何况是燃油汽车,你再惨,能有燃油摩托车惨?且不说现在燃油车依然是市场主流,占据94%以上的市场份额,即使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我也相信,燃油车的市场还是一直有得做的。

燃油车会被淘汰吗?我们选择表态的目的,是为了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或者获得某种好处。否则,表态不仅意义不大,还有可能和别人发生争执,浪费口舌浪费精力,产生对抗产生偏见,得不偿失。

文章转自“汽车后市场随谈”
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合作站点或其他站点,但都会注明作/译者和原出处,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点击上图了解爱多雨刷详细信息)

(点击上图阅览《汽后视界》杂志第96期)

0
推荐文章
一周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