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悄然来临的汽车后市场寒冬期,该怎么办?

深度解读 2023-11-17
分享到: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中倒数第三的节气。这一节气的到来也预示着冬天来临了。这篇文章,说的是汽车后市场行业已经悄悄地步入寒冬。

根据网络数据显示,仅仅是在2023年的上半年,有总计46万家的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倒闭。而同期也有将近320万家个体工商户注销。而笔者今天要说的是大家所不知道的,一些汽车后市场企业的“秘不发丧”。

提升认知,保持谨慎

我有开通天眼查的VIP,可能经常搜索太多有关于汽车后市场企业的信息,所以天眼查后台会自动推送一些有关于汽车后市场企业的相关信息给我查看。这几天,我突然收到两家后市场企业及其创始人的信息,很凑巧的是这两家企业及其创始人我都认识,虽然不怎么来往。但无一例外的是,天眼查推送给我的信息是他们俩不约而同的被限高,成为失信人。一个标的仅为20多万,而另一个有数百万之多。虽然成为失信或被限高可能只是因为经济纠纷,被供应商或合作伙伴起诉了,暂时被列入失信人或限高名单之中。但通过这两件事,结合疫情之后所发生的其它一些事,不难看出我们的行业正在迅速地步入寒冬期。

就大家都知道的车通云创始人被限高,以及上海某汽配供应链企业被资方清盘,北京某汽配供应链企业创始人失联……这样的事情,在疫情后接二连三的在上演。而我刚才所说的那两家也只是冰山一角。据我所知还有好些家汽配供应企业,资金链不是紧张就是即将陷入断裂,而我不知道的可能还有更多。

大型企业尚且如此,中小型企业更甚!尤其那些经营管理不善且业务持续走低,不盈利且亏损的企业。大的倒下,固然会形成鲸落效应。但在一个行业内,最可怕的是诸多中小企业的骤然失血和崩盘。因为,中小企业犹如一个人的腰和脊椎,大家试想想,一个行业的腰和脊椎出了问题,会造成什么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的建议是,大家今后都不要太乐观,因为只有不乐观,你才会保持谨慎。很多企业往往就是“死”在对经济形势,以及对自身企业或对自己能力的过于乐观自信的判断所致。

比如之前我在朋友圈所发的信息一样,某家企业的创始人就是倒在对大环境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过于乐观的判断上,结果被疫情打个措手不及,企业一而再再而三的收缩调整,却依然不行。

可能有粉丝会说,他是因为疫情。但我想说的是,他的企业为啥会出问题?我觉得更多是因为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不足,以及过于自信所致。很多倒下的汽车后企业,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有决断力,全面管控

很多时候,一家企业出问题,除了因为管理不善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创始人的盲目自信、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所导致的。

老板既是一艘轮船的船长,也是舵手。既能准确判断前方方向是否正确,也要在恰当的时候及时扭转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执迷不悟,明知道前面有冰山暗礁或飓风,却依然往前冲。有这样的老板,这家企业不“死”才怪。

其次,在保持谨慎的前提下,对自身企业的经营情况一定要有所把握。尤其是对应收库存应付盈亏平衡这四个方面的把握及管控。要养成习惯,多看三表一注。如果不懂,可以找专业的会计师来帮助你建立完整的企业三表一注体系。这些钱是要花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小企业虽然大可不必,但日常的手工账,一进一出还是要做的。你不能老是蒙眼狂奔,自己家里有多少资产,有多少流动资金,能应付多久,不赚钱甚至是亏钱,都不清楚。这样又怎么可能把企业做好呢?

文末

只要做好以上两点,我认为安然度过这个寒冬问题是不大的。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守住就不错了。发展,是你站稳脚跟以后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汽车后市场企业,不应该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思想,而应该长期保持寒冬思维。只有冷,才会让人时刻保持清醒。

-- END --

(点击上图了解爱多雨刷详细信息)

(点击上图阅览《汽后视界》杂志第96期)

0
推荐文章
一周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