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两市场何以取得新突破

深度解读 2022-03-06
分享到:

2月19日,比亚迪e平台3.0首款A级潮跑SUV元PLUS正式上市,新车共5款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元PLUS作为比亚迪首款“战略出海”的全球化乘用车,在澳洲市场也同时开启预售,国际版车型名为ATTO 3,同步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智慧出行新体验。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仅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及出口数量的增加,而且要达到此次部际联席会议提出的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这也是构建国内国际汽车消费‘双循环’新格局及提升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内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从销量看,2021年我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推动汽车产销结束连续3年下降态势。同时,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国内销售占比达到76%。公安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比2020年同比增长59.25%;2021年国内市场渗透率达13.4%,同比提升8%。

“新能源汽车是去年汽车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也是汽车产业转型的核心。”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当前世界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增长加速期,国内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这也为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技术迭代显著加速。2020年7月,在一次汽车行业论坛上,华为汽车业务负责人王军公开表示,称华为正在研发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会将价格从数十万元降至千元。近日,华为兑现承诺,宣布将推出这一价位的96线高性能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相关硬件上,除了雷达,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国内企业推出的车载人工智能芯片算力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及环境持续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2021年末,国内已建成充电桩93.6万根,充电站1.4万座,换电站725座,同比分别提升193%、90%、356%;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培育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45家。

“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及发展环境的改善,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巩固国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国内市场的繁荣和竞争,倒逼企业加速技术迭代和创新,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为落实部际联席会议精神,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构筑了有利条件。

车企电动化产品占比猛增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给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增添了信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同比增长47%。而乘联会的预测更为乐观:预估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50万辆以上,甚至有望突破600万辆。

在企业层面,同样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比亚迪将同时推纯电动车型与插混车型,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在100万辆至120万辆之间。而且,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到总销量的81.57%。比亚迪已经作出承诺,在2040年以前停售燃油车,这一目标有望提前实现。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在2022年的年度销售目标分别为20万辆、18万辆、15万辆,同比接近翻番。

除了造车新势力,多家车企的新一年汽车产销计划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逐步增加。“随着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落实,以及部际联席会议的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总体销量及部分企业销量中的占比都在提升。”范永军表示,今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将达20%左右。目前,从国家顶层设计到部际联席会议、再到地方层面,构筑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因此,即使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按照计划退坡30%,但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有较强的市场生存能力,以及国内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逐渐成熟,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增长仍处于较大幅度上升的通道之中。

全球加速电动化步伐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中,多个国家及地区都出台了较为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及举措。“至今、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都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有较为具体的措施。”张建平介绍,如欧盟及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都已确定2050年实现碳零排放,欧盟电动汽车补贴根据车型不同,补贴额度约合人民币每车2.1万元至4.3万元之间,但欧洲各国在此基础上还在加码,如德国对售价约合人民币28万元以内的纯电动汽车补贴达6.4万元,法国对电动汽车及混动汽车的补贴每车可达人民币4.5万元,意大利的补贴是每车5.7万元等。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挪威不仅提出率先于2025年实现零排放,而且对纯电动汽车免征购置税、进口关税及进口增值税,同时大力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因此成为了很多品牌电动汽车的首选出口地。在技术路线上,欧美多以纯电动为主,日本以混动为主,不过日本近年来也在加强纯电动技术的研发。

“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车型目前在相关新技术、智能化程度、续驶里程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技术优势,但不足是缺乏出海经验,对海外市场的当地相关法规及市场规则、消费习惯缺乏了解。”范永军表示,因此,国内新能源车企在开拓海外市场之前要认真考察海外市场情况,谨慎选择目的地,尽可能了解对方市场相关规则及消费习惯,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作出选择,以提高成功概率。

打造中国汽车“走出去”名片

新能源汽车“出海”,正在成为近年来的一种新趋势,而且正在形成新的浪潮。

近日,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之一的小鹏汽车宣布,将与欧洲当地汽车经销商伙伴合作,在荷兰和瑞典销售中国制造的小鹏电动汽车。而截至2021年末,小鹏汽车出口到挪威的G3电动SUV已有上千辆。

其实,不仅是小鹏,蔚来、爱驰等新势力的电动汽车都已经登陆欧洲市场。进入2022年,更有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近日,东风岚图宣布今年将正式进军欧洲市场,首站选择挪威。蔚来汽车则宣布将在2022年加速布局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家正式落地销售。

在海外建厂方面,1月27日,长城汽车宣布正式接收其并购的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并将在未来10年投资115亿元,建设年产能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近年来,比亚迪先后在美国、法国、巴西、匈牙利、厄瓜多尔等地建设的电动大巴工厂均已投产。

数据显示,2021年,欧洲市场和南亚市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量市场。欧洲地区主要出口目的地为英国、挪威、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体现了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竞争优势。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304.6%。

但是,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并非没有隐忧。“越是加速发展,越是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范永军认为,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及出口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其中仍然存在有待补齐的短板。一方面是产品结构,目前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中,高中低端产品共存,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部分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尚未发展起来,在全球低碳出行理念渐成共识的背景下,随着某些出口目的地产业条件的改善,低端产品市场快速萎缩,相关企业如何转型应尽早谋划。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疫情反复,局部地区出现好转,同时也有个别国家出台政策支持,或将出现替代制造回流现象。将有可能压缩出口空间,减缓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对此应该未雨绸缪,探讨对策。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出海中的隐忧,部际联席会议已经提出了新一年的工作目标。要求协同推进技术、产品、服务、标准“走出去”。“按照部际联席会议要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既要持续推进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也要协同推进技术、产品、服务、标准‘走出去’,更要在完善政策、补齐短板、应对变化、谋划未来上多下功夫,才能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情况下,真正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建平认为。

文章转自“中国汽车报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合作站点或其他站点,但都会注明作/译者和原出处,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点击上图了解三头六臂详细信息)

(点击上图阅览《汽后视界》杂志第87期)
0
推荐文章
一周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