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维修一直都存在车主、维修端两头难的问题。尤其是在汽车后市场,面对的新能源的崛起,汽修店基本都是有心无力。新能源维修存在“专业技术、配件、授权”三大门槛。普通修理厂即使入局,也难以做到像燃油车维修那样得心应手。
且当前仍处于燃油车存量阶段,布局新能源是前景与机遇,但也面临不小的挑战。这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光移到头部企业或者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身上。这类企业拥有更好的资源、技术、资金优势,更容易建立起完整的业务线,输出标准体系,或许是未来新能源售后的重要端口。
1、4S体系难以覆盖新能源售后
从40万的社会汽服店就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售后的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增加,脱保车辆数量增长,4S体系难以完全覆盖新能源的维修售后,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展开、多样化的市场选择是必然趋势。
当前,很多大企业或主动与主机厂、电池厂商等建立合作关系,或自行开发建设,布局新能源维修网络,这将为新能源的售后市场需求提供多方面助力,带来不少积极影响。
2、布局优势
布局新能源汽车维修网络的企业凭借专业技术或资金、资源优势入场,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纵连横,突破新能源维修壁垒,提供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各类技术件和易损件、新能源汽车全方位检测设备、以及技术赋能、运营辅导、数字化生态系统等强力支持。
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实践、经验积累才能出结果的过程,企业开始需要明确自身优势,在初期构建竞争壁垒,综合发力,建设完整体系。当新能源售后逐渐全面铺开,企业的实力优势将更加凸显。
3、布局方向
技术:企业参与新能源维修网络布局,首要解决的应该是一系列技术问题,包括检测、维修、防护等设备支持,然后是专业的实践技术,最后升级到电池储运及维修方案支持、软件及数字化工具的应用。
授权:达成与各个主机厂的授权合作、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售后服务合作,深化售后服务,真正实现检测维修维保的闭环。
授权困境
目前,想要完全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售后服务,离不开主机厂、电池厂商的合作授权。各大企业和维修中心在抢夺授权的过程中,尚难以真正实现“诊断-配件-维修”的一站式服务。
且目前各个汽车品牌和售后服务机构之间缺乏健全、统一的售后标准,服务差异大,给系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带来的一定的困难。
未来,很可能会出现跨主机厂的第三方数据平台,但在未来到来之前,仍需要依靠政策支持,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
培训:赋能体系内加盟商或自主门店,可面向下级网络展开新能源汽车相关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同时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下级网络之间技术经验交流、竞争互动,实现共同进步。
品牌:对于新能源售后门店,当前不急于获利,而是积累品牌的阶段,包括成熟技术积累、经验积累、口碑积累、流量积累,争取更多品牌授权机会,导入更多新能源业务。
配件供应链:对比燃油车来说,新能源车的动力来源和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发生改变,配件数量减半、种类约减少1/3,但配件的稀缺性、高成本问题也不容小觑。在供应链方面,企业要做好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4、未来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本质是智能化升级,未来的售后服务也会逐渐走向电气化、数字化,数据中心将比车主更了解车的问题。故障线上诊断、智能网联产品等,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维修售后模式。对于企业,数字化建设与工具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另外,主机厂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当前脱保无售后的车辆迫切需要找到出路,企业建立起主机授权体系之外的二级服务网络迫在眉睫,除大三电维修之外,空调滤清器、像雨刮、刹车片、12V蓄电池等易损件的常规维保也是一大方向。
最后,动力电池回收、充电桩等衍生服务,也是未来一大方向,企业可加以考虑,主动参与,推动行业合作与协作模式创新,搭建起消费者认可、放心的优质售后服务品牌。
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滞后问题背后,是各方势力在加速布局,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能源维修售后市场能够全面开花,迎来技术、人才、工具支持的全面输出与绽放,车主也终会实现修车自由。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