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投入,低回报?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建议

深度解读2023-08-13

为了在数字经济时代生存下去,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然而,根据埃森哲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报告,仅有7%的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显著效果。多数企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压力大、推进缓慢、难出实效的困境,这些困难无疑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和信心。

那么,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其转型成效主要以怎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效果?企业如何正向推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成效的主要表现形式

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和影响而言,基于数据实证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对外合作等多重机制,帮助转型企业提升经济效益。 在产业层面,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主要体现为: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竞争模式,并最终实现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01 疫情后的经营困境

不同规模、发展阶段及产业类型的中小制造企业受冲击的程度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规模越小受冲击越大,小微企业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疫情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受影响也更明显。

02 数字化转型及其绩效的总体评价

(1)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压力普遍很大,内部转型动力较强,但企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薄弱,多数企业的数字技术主要在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方面。

(2)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困难突出且推进缓慢,外部网络关系有待加强,其转型成效难以实现,急需提升。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中小企业明显缺乏数字化转型思维,导致转型进程趋缓,数字技术应用不足,中小企业自身的脆弱性也增加了转型的难度。

(3)在转型策略选择上,69.27%的中小制造企业选择延伸型策略,即通过数字化转型技术扩大、延伸或拓展原有的业务或运营模式,仅有 30.73%的企业选择创新型策略,即将数字化转型技术作为创新手段独立开展创新型的业务。

03 数字化转型及转型绩效的差异性

(1)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发展阶段、产业特征方面都有显著差异。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高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明显高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

(2)在转型绩效上,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有显著差异。规模越大,数字化转型绩效越高;认为疫情后带来新机遇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最高;其次为冲击较小、相对稳定的企业。

对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1)加强对数字化转型本质的正确理解, 注重转型意识和战略,提升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洞察力、战略制定和执行力,构建有效的协同管理;高度重视各级员工对数字化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使员工明晰数字化转型的目的、策略、实施路径,加快数字技术和管理实践在企业内的应用和传播,不断改造现有业务、开发新业务、拓展新市场,提升转型绩效。

(2)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中小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特有的数字化情境特征,根据外部转型压力的大小、内部转型动力的强弱、自身数字化水平及转型需求程度进行转型策略的选择,并有针对性地构建和提升转型所需的相关能力,以实现良好的转型成效。 (3)积极构建高质量的网络关系,完善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生态。中小企业应积极响应并深度参与 “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强化与政府、客户、供应商的交流与互动,及时获取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资源和关键信息,加速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创新;不断深化与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大型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等领先企业的合作, 并通过政府与市场协同、产业链上下游融合、领先企业带动等多种路径,合力推进自身实现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企业与其同行业企业、数字平台企业、政府部门等主体不断交互以获取数字技术、知识、资金等相关资源的过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除了需要对自身业务流程、组织模式进行数字化创新优化以外,还需要借助数字化平台加强企业网络关系的拓展和产业生态的融入,通过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和构建、形成产业生态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文章转自“踏歌行智慧物流”

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合作站点或其他站点,但都会注明作/译者和原出处,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点击上图了解索加曼滤清器详细信息)

(点击上图阅览《汽后视界》杂志第94期)

推荐文章

中国领先的汽配产业媒体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