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日本企业寿命长的七大原因

行业新闻2020-04-23

汽车维修企业到底有多长?您准备让企业活多久?疫情,让一部分企业,重新回归到生存阶段。该如何打造长寿企业?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是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有58年。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更是落后于欧美国家。

汽车维修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也属于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只有国企车队还有一部分维修企业。在数量占比绝对不超过10%。平均寿命在2.5至3.7年之间。汽车服务类企业,4S店平均寿命远远超过3.7年。虽然没有数据统计,老于粗略估算,超过5年。生命力最强的还是奔、宝、奥、德系、美系和日系。国际品牌,韩系比较弱。

我们需要向欧洲和日本长寿企业学习点什么?

日本不光是全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也是拥有最多百年“高寿”企业的国家,这是后藤俊夫基于大量资料得出的结论。拥有百年企业的数量,日本以25321家名列世界第一,美国和德国分列二三名。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52岁,美国为24岁,而中国——仅为3岁。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寿命?日本又为什么能够拥有最多的长寿企业?

1,企业追求品质。德国内在品质,日本内在品质与外在品质的均衡。

2,家族制体现在股权上。尤其在日本,家族继承是长子,而不是平均分配。运营管理,德国只有三分之一是家族继承。日本家族继承比例要比德国大很多。

3,先义后利,利他之心。在日本各个时代对商业精神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如铃木正三、石田梅岩、色泽荣一、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思想中,后藤俊夫看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提倡经营时的“利他之心”。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是“敬天爱人”。

4,对标准有敬畏之心。记得一汽集团有一位领导评价德国人的脑袋是方的。记得在21世纪初期,轿车需求爆炸式增长。严重供不应求。就是这样生产多少买多少的情况下。一个保险杠,喷漆有一点点极为微小的颗粒。德国人,都不允许装车。

5,行业自律的因素。在德国和日本大多数员工都会在一家公司服务终身,一辈子都不会跳槽。各行各业的薪资水平普遍都非常高,尤其是同一行业,在整个德国范围内,薪资差距都是微乎其微的,没有地域方面的差别。所以对于德国员工来说,每家公司的待遇都差不多,跳槽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6,对员工和上下游企业负责任。其实,最大的负责任,就是品质和合理的区间利益的分配理念。

7,欧洲和日本是工业很发达而且历史比较长。他们工业有200来年的历史。而中国工业发展还是在建国后的上个世界50年代才开始的。

汽车维修企业要学习欧洲和日本企业的匠人精神,追求品质,利他之心,少一些急功近利,对员工和上下游企业负责任。企业短期利益与持续发展相互融合。

不做短命网红店。

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各类“网红店”,不少维修企业开始步入追求网红的行列。后藤俊夫觉得,这些迅速扩张又迅速倒闭的企业,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对员工、对消费者、对上下游的其他企业都不负责任。“如果员工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企业突然关门了,消费者买了东西以后,发现售后无人保障,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有一点虚。实际不是这样。比如:对新技术的研究,对先进设备工具的使用。再比如,了解和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混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服务能力的准备工作。前几天,我了解到,在广东已经有200多台氢能源汽车下线。

改变家族企业经营方式。

全国汽车维修行业,家族企业占有绝对多的数量。粗略预测不少于60%。家族的亲缘关系和工作中的合作关系如何平衡,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平衡不好,就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的低效和封闭。

区域维修企业要追求薪酬相对一致性

行业协会在这个方面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头部企业率先垂范。减少高薪在区域的私域流量驰挖人。一旦发现,就要孤立围剿。至少对那些频繁跳槽者进行区域封杀。

对标准保持敬畏之心。

2016年的9月,老于在一次全国行业论坛是急呼:标准之道,乃生存之道。前几天,与一个行业老兵一起喝茶。谈到维修企业标准问题。这位老哥,认为汽车维修企业无法标准化。重点提到:集客营销就不能标准化。其实,细细琢磨一下,维修企业标准化还是可以实现的。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服务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标准化,VI形象标准化,客户管理的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备管理的标准化 ,安全管理的标准化 员工考勤制度的标准化,等等。为什么汽车服务行业中,4S店的生存能力强,寿命长。就是标准化程度很高。多少维修企业老板,就不知道管理体系有哪些,靠人治,在就是迷信管理软件。甚至认为管理软件可以解决所有运营管理问题。老于激动的呐喊:“完全扯淡”。管理软件是运营管理的一部分,绝不是运营管理的全部。要知道,90%独立维修企业,软件功能使用不到30%。完备的运营、管理体系,自己能够闭门造车吗?不能。最佳方法就是借力。借力打力不费力。

我们很难成为百年老店,但要追求实现百年老店。追求精神、文化、事业和财富传承。

文章原创于“老于说汽修”,作者:于保国。
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合作站点或其他站点,但都会注明作/译者和原出处,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文章

中国领先的汽配产业媒体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