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场爆发!三四线城市汽车后市场迎来黄金期

深度解读 2025-02-10
分享到:

当前,行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是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分化元年”,三四线城市迎来黄金期,将成为增长主战场。

从三四线城市汽车后市场的现状与潜力来看,截至2024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4.53亿辆,其中汽车数量为3.53亿辆。与此同时,机动车驾驶人总数增至5.4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占到了5.06亿人。从城市分布来看,全国共有96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了100万辆,这一数字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两个城市。在这之中,有45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2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这些数据包含了三四线城市在内。三四线城市因汽车保有量增速快、消费潜力大,成为后市场拓展的核心区域。例如,根据2024年汽配圈媒体的地推调查数据,承德县、昌黎县等地的汽配城门店数量达200-400家,且汽车装饰与用品类占比高达70%-90%,显示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元化升级。

竞争格局分散,连锁化加速渗透

当前三四线市场以小型路边店为主,但连锁品牌如三头六臂、快准车服等通过下沉战略快速布局。例如,唐山、秦皇岛等地的连锁门店占比显著提升,区域性品牌如华利汽配也在稳扎稳打。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服务抢占市场份额,而个体经销商面临低端产品竞争激烈、利润压缩的困境。

此外,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在三四线有崛起趋势。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突破30%,充换电基础设施达1235.2万台,同比增长50%。三四线城市因政策支持与成本优势,成为新能源车充电网络建设的重点区域,带动电池维修、充电桩服务等细分领域需求增长。

核心发展趋势

三四线城市的汽车后市场,长期处于“低端混战”状态,到2025年将进入“专业深耕”阶段。

首先,服务升级需求从“修车”升级到“用车生态”。具体来看,消费者对汽车服务的需求从基础维修向智能驾驶、改装美容、新能源专属服务延伸。天猫数据显示,贴膜改装与新能源专属场景消费增速最快,部分三四线城市已出现高端改装门店。 未来,汽配经销商需围绕“车主全生命周期”布局,如结合露营、亲子出行等场景提供定制化产品。

其次,供应链效率决定胜负。三四线城市的物流瓶颈显著,易损件配送时效成为客户留存的关键。调研显示,张家口等地的经销商更倾向于本地化采购,但头部品牌通过建立区域仓与智能物流系统(如大数据预测备货)实现“次日达”甚至“当日达”,挤压中小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建议工厂与经销商联合布局“前置仓+本地化供应链”,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响应速度。

另外,政策驱动行业规范化。2025年,《汽车经销商授权合同示范文本》《汽车经销商退出机制行业指引》等政策将落地,明确厂商、经销商与消费者的权责划分,加速行业洗牌。例如,经销商退出时需确保客户数据安全与售后服务延续,倒逼企业提升合规能力。

汽配工厂与经销商怎么做

对于汽配工厂与经销商来说,下沉三四线市场关键是什么?需要有转型路径。工厂端要打技术升级与产品差异化。比如聚焦新能源配套:开发适配新能源车的专用配件(如电池散热组件、快充接口),抢占技术红利;智能化生产降本:引入物联网技术优化库存管理,通过柔性生产线满足小批量、多批次订单需求。

对于经销商端来说,要连锁化与专业化并行。可以加盟头部品牌或组建区域联盟,例如,唐山地区经销商通过加盟三头六臂获得品牌背书与供应链支持,单店毛利率提升15%。 此外,深耕细分领域,针对新能源车维修技术门槛高的痛点,可联合培训机构推出认证课程,打造“技术壁垒”。

数字化赋能全链路也是重要策略,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通过小程序提供预约、配件查询、远程诊断等功能,增强客户粘性。例如,途虎养车通过APP绑定客户复购率达60%。 数据驱动精准营销,分析区域消费偏好(如北方市场防冻液需求高),定向推送促销信息。

未来3年僵尸关键窗口期,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体现在:低端价格战持续、保司与4S店垄断事故车业务、新能源技术迭代导致库存风险。可以通过“服务差异化+成本管控”构建护城河。例如,提供免费检测、会员积分等增值服务,同时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配件成本。

结语

2025年,面对三四线市场,汽配工厂与经销商需摒弃粗放模式,转向专业化、数字化与生态化运营。唯有抓住政策红利、拥抱技术变革、深耕区域需求,方能在黄金期获得发展。

本文为汽配圈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END --

(点击上图了解爱多雨刷详细信息)


(点击上图阅览《汽后视界》杂志第100期)

0
推荐文章
一周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